知村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报道

文章内容

奥运会接见-奥运会接见C位

yhadmin123 2024-09-09
1936柏林奥运会:中国男足首次出征!惨遭黑人打脸愤然离席- 这场奥运会,其实是带着 个人“阴谋”的 ,当时的,就是想借一次世人瞩目的奥运会,来证明他所宣称

1936柏林奥运会:中国男足首次出征!惨遭黑人打脸愤然离席-

奥运会接见-奥运会接见C位

这场奥运会,其实是带着 个人“阴谋”的 ,当时的,就是想借一次世人瞩目的奥运会,来证明他所宣称的,“雅利安人种”的优越性,

1936年,全世界都还笼罩在世界大战的阴霾中,因此对要办奥运,很多国家是相当抵制的,但后来,还是有 49个国家 ,超过 4000名运动员 参与了这场盛会,其中就有中国的代表团。

1936年的中国,还是中华民国,为了这次奥运会,中国派出了67名男运动员,和两名女运动员,共69人。

参赛的项目包括篮球、足球、田径、跳高、举重等,虽然这次奥运会,只有一名叫 符保卢 的跳高运动员,在预赛中取得了名次,其他的运动员都没有进入决赛。

而这场奥运会,也是中国男足首次出征的比赛,当时的中国男足,在整个亚洲都是个强劲的对手,被称为“远东足球霸主”。

那个时候的足球运动,在中国十分盛行,足球的氛围也要更浓烈的多。而中国这次派出的22名顶尖选手,可以说代表了当时亚洲的最高水平了。

中国男足的水平 有多厉害呢?为了参加柏林的奥运会,男足运动员们,还得去东南亚各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赛。

前后共18场比赛中,中国足球队,取得了 16胜2平0败 的成绩,在柏林奥运会上,面对欧洲的强对手英国,中国的男足也踢得相当出色。

上半场,两方打了平手,要不是英国守门员年的出色救球,中国在上半场就能拿下一分了。在下半场的比赛中,双方也踢的十分胶着,后来中国男足运动员的体力不支,在70分钟时,被英国队领先了一分,最后还是以 0比2,输掉了比赛

这次的比赛是十分可惜的,因为在柏林奥运会开幕式的前一天,中国的运动员,经历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才姗姗赶到,没有时间休整,就立即投入了比赛,这对运动员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因为 没有足够的经费 ,当其他国家的运动员,乘坐飞机赶到柏林时,中国的运动员却只能坐着轮船,先到达土耳其,之后又乘坐火车在经过多个国家。

相距几千公里的距离,中国的运动员经历了一个月,才 在比赛开始前赶到了柏林 ,虽然这场奥运会,中国没有取得任何的成绩,但中国运动员身上,不断拼搏进取的精神,却值得所有人的敬佩。

然而在这场,由 纳粹一手炮制 的奥运会,一直视,“雅利安人种”为骄傲的,且惨遭一位黑人运动员的打脸,当时全场的欢呼声,更是让颜面扫地。

快看,看台上的观众们在欢呼什么?人们嘴里喊的 杰西·欧文斯 ,到底是谁?看, 此时的耷拉着脸,满脸的生气与愤怒,因为所有的人都在为一名黑人喝彩,而带头叫喊的,还是自己国家的一名运动员 ,在赛前,希特还亲自接见他,就是也希望他能打败这名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而如今自己国家的田径运动员卢兹·朗,却带领观众,一起高喊着黑人的名字,的颜面扫地,而他一直想宣扬的,“雅利安人种”的优越性,此时也荡然无存。

这可能是1936年这场柏林奥运会上,最大的亮点了, 被一名黑人气的当场离席 ,而现场的气氛却异常高涨。

在这一刻,运动场上所有的人,都高喊着 “杰西·欧文斯” 的名字,在这一刻,没有人种的优劣,没有战争的乌云,只有运动带来的 兴奋和感动

奥运会开始前夕,一直希望,伟大的日耳曼人能取得最终的胜利,黑人和犹太人取得金牌的事情,是他最不能忍受的。

开幕式上,当看到,美国代表队中大量的黑人运动员时,满脸的不悦尽显脸上,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

即将有一位黑人运动员,会让他的脸色更加难看,作为东道主的德国,在刚开始几天的比赛中,一直遥遥领先,直到第5天,在万众瞩目的男子100米短跑中。

一位名叫杰西·欧文斯的黑人运动员,闯入了所有人的眼中,甚至还闯入了100米的决赛, 决赛中一水的白人运动员里, 只有杰西·欧文斯是黑人。

所以为了阻止黑人拿到金牌,在比赛前,亲自接见了德国的田径运动员, 卢兹·朗 ,希望他能打败这名黑人。

比赛在众人的期盼中开始了,当哨声一响,杰西·欧文斯箭一般的冲了出去,刚开始他并没有跑在最前面,但很快,杰西·欧文斯的速度突然变得飞快。

并超过了一位位领先他的人,跑在了最前面,冲破了终点线的那一刻,全场都沸腾了,10秒零3,杰西·欧文斯夺得了男子100米的金牌。

作为对对手的敬佩,德国的卢兹·朗,更是激动的拉着杰西,冲向10万人的观众,以及所在方向的看台上,高举杰西·欧文斯的手,大喊着他的名字。

一时间,在场的所有人都站起来,跟着一起高喊 “杰西·欧文斯” ,观众们热血澎湃,而这可能就是,运动员之间的心心相惜吧。

卢兹·朗有着 极高的 体育 精神 ,面对黑人选手的胜利,他第一想到的,是同所有人分享这一份喜悦,而费尽心思办的柏林奥运会,却处处违反了奥林匹克精神。

自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举办之后,奥运会变成了展现各国实力的一种形式,当时很多国家的主要城市,都争相申请了举办的机会,最终举办的城市,将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选出。

1932年, 柏林 成为了第11届奥运会主办的城市。然而没想到的是,在申请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第二年,纳粹党上台统治了德国。

公开违反《凡尔赛条约》,并开始扩军不断挑衅周边年的国家,咄咄逼人的态势,似乎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所以这样的德国,自然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大家都认为德国没有资格举办奥运会,因为他 违背了 ,奥林匹克精神最重要的一点, 和平与友谊 。更何况当时德国发动战争的意图,已经相当明显了。

但令人意外的是,国际奥委会,还是将奥运会举办的城市,选在了柏林, 为了粉饰太平,将充斥街头的各种反犹太标语,全部撤了下来。

为的就是应对国际奥委会的检查,更是为了给即将来到柏林的各国游客,展现德国的 “和平与友谊”

不仅如此,这次奥运会。也受到了 的相当重视 ,建立场馆的时候,时不时就会来视察情况,为此更是不惜投入巨资。

用大理石和花岗岩,修建了一座能容纳 10万人的运动场 ,这在当时,都是十分奢华的存在,不仅如此,还命人修建了豪华的游泳池,这座游泳池可容纳2万人同时观看。除此之外,篮球馆、 体育 馆甚至是奥运村,都是当时最豪华的修建。

要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作为战败国,国内的经济相当萧条,但依然大手笔的办奥运会,就是想通过这场运动会,给自己的法西斯行为,蒙上一层和平的面纱。

因为德国反对犹太人,所以国际奥委会要求,要保证犹太运动员也能顺利参赛,刚开始还不同意。

后来国际奥委会表示,如果不然就将更改奥运会的举办城市,这才让不得不选择让步。但也只是 表面装腔作势 ,对内还是坚定的宣布,不能让黑人和犹太人取得最终的胜利。

用奥运会来粉饰和平的行为,其手段卑劣令人唾弃,之后他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的伤害,也终将被人们铭记,而他所做的一切恶行,终有一天会 反噬到自己身上 。

奥运会历史上有哪些我们不能忘记的时刻?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的德国运动员卢茨朗与美国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

德国运动员卢茨朗是当时德国跳远界的王牌,蓝眼睛的“高贵的”雅利安人种。

美国运动员杰西·欧文斯被誉为上个世纪最佳田径运动员,欧文斯来自黑奴后裔家庭,从小家境贫寒,七岁就开始帮着家里干各种体力活。

当时的柏林奥运会被赋予了空前的政治意义,要借此证明雅利安人的种族优越性。为了蒙蔽当时的奥委会和国际舆论,还破格允许本国的犹太人参加奥运会,甚至连当时街上的反犹标语都给抹掉了。即便如此,当看到运动场上竟然还有黑人参赛的时候,还是如芒在背,在他眼里,黑人甚至连犹太人都不如,根本不配与白人一起参赛。

而当时在赛场上,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欧文斯非常紧张,在跳远预选赛的时候,第一次起跳超过了起跳点,成绩无效,第二次则离起跳点过远,成绩很差。到了第三次的时候,欧文斯紧张到极点,迟迟不敢起跳,这个时候,卢茨朗走了过来,用很蹩脚的英语安慰欧文斯,告诉他不要紧张,还用一个白色的毛巾放在起跳处,方便欧文斯判断起跳点。最终最后一跳欧文斯以极佳的成绩得以成功的晋级决赛。而在最后的决赛阶段,卢茨朗率先打破世界纪录,但是随后的欧文斯则以微弱优势获得领先,夺得金牌,卢茨朗获得银牌。

比赛结果出来后,当时场内一片静默,脸色铁青,而就在这个时候,卢茨朗走上前去,抓住欧文斯的胳膊,高高举起,向着场内十几万观众,大声呼喊欧文斯的名字,在他的带动下,最终观众也开始大声呼喊欧文斯的名字,从惊诧中反应过来的欧文斯也举起了卢茨朗的胳膊,振臂高呼卢茨朗的名字。

而讽刺的是,当时的不顾主办国***必须要与获奖运动员握手祝贺的惯例,径直离场。而更讽刺的是回国后的欧文斯也依然得不到美国***的接见。归国后找不到工作,甚至最后要与马比赛来获得报酬。而身在德国的卢茨朗则在二战中丧生。

在那个德国反犹,美国还未消除公共场合的种族隔离和歧视,二战爆发的前夜,两位来自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以及不同肤色,不同阶级与地位的运动员,向全世界展示了,什么是平等,以及什么是尊重。

而这也成为奥运史上最美丽的一段佳话,而这段佳话因恰恰因为发生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显得更加弥足尊贵。

王金山在奥运会,残奥会表彰会上的讲话

奥运赛场书写人生,凯旋家乡快乐享受圆梦荣光。 9月28日下午,安徽大剧院,彩旗竞艳,鲜花吐蕊。省委、省在这里隆重举行我省参加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王金山出席会议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王三运主持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孙志刚宣读省表彰奖励我省参加奥运会有功人员、参加残奥会有功单位和人员的决定。省党政军领导王明方、段敦厚、臧世凯、王秀芳、任海深、倪发科、谢广祥、向孝民、夏鹤,及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汪国才、省秘书长方宁出席会议。

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我省参赛的14名运动员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共夺得1枚金牌、2枚银牌,并获得1枚“北京2008武术比赛”金牌,创造了参赛人数、参赛项目和参赛总成绩的历史性突破。在第13届北京残奥会上,我省参赛的3名运动员,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共夺得2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充分展示了我省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良好形象。会上,省领导向受表彰的运动员、教练员颁发了奖章和证书。省体育局、省残联负责同志先后汇报了我省参加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情况。奥运会金牌获得者邓琳琳、残奥会金牌获得者刘美丽先后发言。

王金山在讲话中首先代表省委、省,向载誉归来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向多年来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广大体育工作者和关心、支持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刚刚闭幕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兑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郑重承诺,诠释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理念,谱写了一曲有特色、高水平的华美乐章,铸造了奥林匹克运动新的里程碑,展现了我国繁荣昌盛、文明进步、开放自信的良好形象。我省体育健儿不负6700万安徽人民的重托与厚望,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实现了我省24年来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的历史性突破,为奥运增了辉,为祖国争了光,为安徽添了彩。

王金山指出,我省奥运健儿的优异表现,充分展示了安徽人民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昂扬向上的蓬勃朝气,极大地激发了全省人民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的热情和。各级各部门、各个行业、各条战线,都要以奥运健儿为榜样,大力学习和弘扬奥运健儿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旺盛斗志,严格要求、勇攀高峰的进取意识,尊重科学、吃苦耐劳的求实作风,真抓实干,争创一流,努力把各项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王金山强调,奥林匹克精神永无终点,将在“更快、更高、更强”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我们要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为新起点,不断深化体育事业改革发展,以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发展,以群众体育促进竞技体育提升,努力推动我省体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加速安徽崛起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三运在会议结束时要求,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进一步把“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转化为安徽更好、更快、更展的不懈追求,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奋力推动安徽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进程。要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为契机,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积极做好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的筹备工作,全面提高人民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展示安徽的软实力。要以奥运健儿积极向上、矢志进取的良好风尚为榜样,进一步增强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旺盛斗志,在全省上下形成勤奋敬业、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在江淮大地展开一场创新、创业、创造的不懈奋斗,为推动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前,王金山、王三运等省领导亲切接见了我省参加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获奖运动员及其教练员,并与他们合影留念。

省直各部门、在肥有关高校负责同志,获奖运动员、教练员,获奖运动员、教练员所在市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以及部分工人、农民、部队、高校学生、运动员代表,共约1500人参加了会议。(通讯员 宗 禾 记者 曹显钰)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流程是怎样的?

开幕式从20点开始,全程三个半小时,23点30分结束,包括了运动员入场、文艺演出、点燃圣火等。和开幕式有关的40多项试验正在进行当中。此外,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幕式开始之前,将分别举行一个半小时的文艺表演。这两台节目将由各地选拔推荐,展现举国办奥运会的理念。北京奥林匹克转播公司将对这两台节目制作公共信号提供给各国电视机构播出。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流程 时间:北京时间,午12时 地点:鸟巢体育馆 1、男女主持上场:宣读本次开幕式来宾名单。赵忠祥、倪萍,时间1小时30分 2、国家***排队拍手入场,并与来宾和观众代表握手,合影留念。时间1小时 3、国家领导讲话。追忆中国体育发展史,从山顶洞人开始。时间1小时50分。 4、中国奥委会讲话,痛说争取奥运阻力并讲述中国体育为世界发展取得的成绩。时间1小时30分。 5、北京发言,表扬北京市民为本次奥运举办成功所做贡献,并为建设中牺牲的同志默哀3分钟。时间2小时 6、主持人宣读贺电500封。时间30分 7、国际友人讲话。时间30秒 8、国际奥委会宣布运动员入场。时间10秒 9、运动员入场。2小时30分。 10、运动员出场。1小时30分 11、演出开始,1万少年和老人,分别表扬散手对练和太极拳。时间1小时。 12、2万壮汉《威风锣鼓》。时间1小时。 13、5万大学生团体操。时间1小时。 14、主持人朗读贺电500封。时间30分 15、刘欢+韩红演唱京剧奥运主题歌《我们奥运》,时间30分钟 16、奥运火炬点火仪式,电子点火,1分50秒——2分50秒 17、钟声倒计时,全场起立高声:5、4、3、2、1 18、礼花 结束

东的人物往事

人生因“电视”而精彩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现实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导演,每天都在导演着自己的艺术人生。

在岁月流过的地方,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必定享受了自然带来的无穷乐趣,感触到了与人相处的充实与快乐。因为我们拥有事业、生活和友情,珍爱所获得的一切。所以,岁月也在用不同的方式“纪录”着每个人的故事。

东,一位从军队成长起来的中国电视纪录片导演。这是他幼年做梦都不敢想象的职业,今天却成为了现实。在接受记者访时,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导演、高级记者东,谈起了他近三十年的“电视”人生,很感慨,很深情。 人生因参军,与“电视”结缘

60年代,东出生在江苏盐城的海边城市大丰县,幼年的生活清贫,环境艰苦,让他印象深刻。没有电灯、电话,没有楼房、汽车,连一日三餐吃饱肚子都很困难,鱼肉佳肴,几乎就是一种奢望。手表、手电、收音机,在当时都算是奢侈品了。童年的时光,大多在生产劳动中渡过,能在教室读书学习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但是东确没有能完全享受,“”的影响,让他断断续续进入了高中。这时,因为平时热爱劳动,而锻炼出强健的体魄,改变了他的未来。

1983年的秋天,一辆西去的列车,载着许多热血青年的美好梦想和憧憬,从黄海之滨奔向青藏高原。因为中越战争局势的紧张,本应两天的路程,整整走了三天三夜。东就是其中的一员,是光荣、是迷茫,复杂的心情,让这位年轻人久久不能平静。

换乘的卡车在颠簸中艰难的前行,留下了长长的车辙和灰雾,仿佛也在“纪录”着每个人的未来人生。当大家看到黄白色的沙丘,灰黑色的戈壁和银光闪闪的雪山……这一切都告诉他们,脚下就是青藏高原,一个神圣而又神秘的地方。

总以为,军营生活,浪漫多彩。当您走正真走进高原军人的生活,老兵会用一句的话告诉您:“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8元钱的月“工资”,还有花不完的时候。这里,方圆几百里地,没有城市,没有商场。这里,气候恶劣,道路崎岖,人烟稀少。这里,氧气稀薄,让人气喘、胸闷、头痛。

时间一天天过去,新鲜和好奇感渐渐的淡去,这种时刻,你会觉的人是多么渺小、无助,唯有生存才是验证生命的形式。面对理想与现实,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对单调枯燥的高原军营生活。东,这位年轻的高原军人,同样也表现出无法控制的冲动。

在这里,18岁的东正在接受着一种严峻的考验,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对单调枯燥的军营生活,面对理想与现实。他对自己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进行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困难和挫折,总能激发一个人奋发向上的勇气。于是,他下决心改变自己的理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改变自己的业余时间,改变别人的不同看法,他利用一切时间,收集了部队多年来部队所有的旧报刊、杂志,堆满了整整一个房间。几乎工作之余的所有的时间,都在认真学习、仔细研究、深入思考。同时,这些也在悄悄改变着他的人生。

一年后,东逐渐把部队发生的大情小事和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写出来,通过不同的媒体告诉别人。有消息、通讯、散文、杂文和报告文学,在全国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上发表,部分文章还在全军、全国获得了奖项。

为了自己追求的事业,在人迹罕至的青藏高原东流过汗水,流过泪水,受过很多委屈和不公道事情,面对高原的风雪和年复一年工作,作为一名军人只有默默的忍受。连续五年没有回家探亲,当时就一个想法,没有建树,无颜见江东父老。

机遇往往属于苦苦等待并不断追求的人。此后,东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机,从高原戈壁进入省城西宁,从基层部队进入军区机关,也有机会考入了解放军军事院校深造。 人生因努力,事业不断发展

“其实起步的过程非常痛苦,非常难忘。”也许是机遇和缘分成就了东,这期间,部队一台JVC的家用摄象机,引起了东的注意,当时的处长张国民也看出了他的心事。一天张处长说:“能不能把您的写文字稿件的长处与电视宣传结合起来,宣传我们的基层部队是不是更生动”,东回答“可以试一试”。

从此,东便走上了一条一干就几十年的职业生涯——电视工作。于是他的工作,得到了当时的西宁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兼西宁电视台台长夏洪礼先生赏识,电视记者的职业,特别是成为中央电视台军事记者,可能是他年幼时做梦都不敢想象的事,如今成为现实。这样的境遇也使他体会到了科技创新和发展变化,给中国社会和中国军队带来的变化。

近三十年来,东用过摄象机不下几十种,从非专业到专业,从单管到CCD,从VO到BVU,从4800到6800型号,从分体到摄录一体,从标清到等等。

80年代末,东的摄制组走进了西藏。由于公路颠簸、路途遥远,他们一行乘坐的吉普车车门颠掉了,只能靠人用手来拽,从西宁到拉萨,在高原戈壁上一路拽一路行。访的摄像设备在车辆的颠簸中较易损坏,东就用衣服包裹,抱在怀中。环境的恶劣,路途的遥远,东和他的同事都因受了伤,不过设备都完好无损,保证了当时访任务的顺利完成。

东,作为了中央电视台驻兰州军区的一名记者,在青藏高原先后完成了1986年青海“三江源”、“可可西里无人区”,1988年解放军陆军第四医院“高原医疗队”,1989年“高原军人的情怀”,1991年青海塘格木7.9级地震,1993年西北局部地区稳定等现场访、重大活动和先进典型的专题报道。

东说:“在青藏高原工作有太多太多故事,那里的自然美景、地域风情、民族文化、边关军人等都值得纪录片导演去寻觅。”

如果说,与青藏高原的情缘让东难以忘怀;那么,来北京后的工作努力,更让他难以割舍。

事业追求,勤奋好学,使东不断发展。一年一个冬天的晚上,他为了拜访老师,在回家的路上遇到的一件小事,让他终身难忘。

由于有太多事情向老师请教,离开时夜已深,路上已经没有公交车。那时北京的三环路还没有修通,天寒地冻,打车回家需要10多元钱,他摸了摸口袋里只有5元钱,刚刚够出租车的起步价。这让他很为难,怎样才能回家呢?如果走回去至少要几个小时,于是他用仅有的5元钱打了一辆出租车,没想到司机只走了5元钱的路,就将他独自留在了寒冷的夜色中。看着稀少的行人和远去的灯光,东只能在寒风中徒步走完剩下的路程,到家时已是凌晨时分。

初到北京这段经历,让东非常难忘,也使他工作上更加努力和珍惜。在起步阶段有幸他参与中央电视台《人民子弟兵》、《军事天地》栏目的编导工作,还参与了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有影响的大型系列片《望长城》、《孙子兵法》等电视节目,完成了《世纪警钟》和中央电视台现任副台长高峰合作的《跨世纪的国防报告》等大型纪录片以及中央电视台晚会的导演工作。

从业近30年,他拍摄了大量的纪录片,包括中国国防、奥运、少数民族、民间艺术、风土人情、文化粹、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人物故事等,取得了很多优异的成绩。先后在国际、国内电视节目评选中获奖项30多次。其中,国家奖项5次。东也因新闻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荣立三等功4次,二等功1次,并受国家***的接见。

在以后的工作中,东从事过电视栏目的创办、策划和国际频道、军事频道、数字电道的改版;从事过电视艺术片、音乐电视片、广告宣传片和电视剧主题歌的创作;代表中央电视台和院新闻办公室与国际媒体合作,任中方总制片人和总编导;在不同领域都有斩获。其实,让东最难以忘怀或者说难分难舍的还是“电视”这既新鲜又充满诱惑的职业。 人生因不懈追求,而更加精彩

东说:“因为追求,人生才有意义;因为追求,人生才有;因为追求,生命才有动力;因为追求,工作才有信心。”

东很谦虚的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完成的电视纪录片仅仅是电视节目而已,虽然获得国际奖和国家奖,但根本上谈不上叫作品。他认为一部好的电视作品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更重要的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需要投入自己的情感。

多年来,东多次放弃安排或者选择其他职业工作的机会,他认为,电视纪录片追求的是一个人的良心,一份社会的责任和一段真实历史。多年的工作,这份良心与责任在东的工作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从1983年参加工作至今,几乎中国发生的所有新闻大中,都能看到东忙碌的身影。青海塘格木7.9级地震,西北局部地区稳定,美国洛杉矶世界华人·华侨春节文艺晚会,香港回归,抗洪抢险,澳门回归和纪念新中国建国50周年,中国上海APEC和纪念中国***建党80周年,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纪念中国***建党85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实施,纪念中国建军80周年,四川省汶川8.0级地震、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中国***建党90周年等中国突发和重大活动等,他都在现场拍摄到了大量珍贵的资料。

东从来不计较个人报酬,从突发到“希望工程”,从重大活动到边防海岛,他有时甚至用自己的工资承担差旅费用,还多次捐助“希望工程”。

东说,要拍摄一部电视纪录片作品,太难了。从查阅资料到选题策划,从立项到审批,从经费到协调,从导演到撰稿,从配音到音乐,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从审查到播出等等工作,千头万绪、反反复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每项工作都很重要,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这种复杂的过程,对制片人和导演来讲,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积累。

其实,每一部大型纪录片项目完成的背后,都有很多酸、甜、苦、辣,都要融入导演自身的情感,都有导演影子的存在。如果把这一切拍成纪录片故事,同样也很精彩。

东同样为自己的作品,在不停的倾注着智慧与汗水。虽然,选择的职业很苦、很累;虽然,这个职业没有金钱、地位;需要智慧、体力和毅力,需要奉献和,需要人脉和环境等等。可是,东为了自己的追求,放弃了很多改变职业的机遇,放弃了许多合家团圆的时间,追求的是一份心情、情感和良心。

了解了东的经历后,记者不得不钦佩他的认真和执着,敬业和奉献;不得不钦佩他对事业的追求,对人生的描绘。因为对“电视”的执着,影响过他前程;因为对“电视”的执着,他有过生命危险;因为对“电视”的执着,他忍受委屈;因为对“电视”的执着,他至今无怨无悔。

往事如烟,用一点时光来拼凑往事,心声无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工作和相处,是一种了解和理解,也是一种宽容和包容。每一位有所建树的人,都有不同寻常的经历。每一件成功的事情,都需要勤奋和智慧。流逝和岁月的变迁,留下的是财富。倘若没有回眸,又怎会有今天。所以,东所做的一切,需要太多的理解,太多的支持,没有任何私心,没有任何奢求。只是为了中国的“电视”屏幕的内容,更加真实,更加精彩。